1、含镁量4%、5%、5.5%属于低镁球化剂,RE在1%-2%之间,多用于中频炉熔炼、低硫铁液的球化处理。它具有球化反应和缓、球化元素易于充分吸收的优点。
2、含镁量6%、7%属中镁系列球化剂,多用于冲天炉、电炉双联熔炼,或中频炉熔炼珠光体型铸态球墨铸铁铸件。根据铸件壁厚和原铁水含硫量,确定合适的球化剂加入量,适用范围广,球化处理工艺宽泛。
3、高镁系列球化剂,适合冲天炉熔炼、含硫量0.06%-0.09%的铁液,加入量在1.6%-2.0%之间。
4、低铝球化剂使用于容易产生皮下气孔缺陷的铸件,以及对铁液含铝量有要求的铸件。
5、低硅球化剂适用于使用大量回炉料的铸造工厂;镍镁球化剂则用于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。
球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球化元素,如Mg、Ce、Ca等。球墨铸铁中的球状石墨就是铸铁铁液经球化处理后而成,使其强度大大高于灰铸铁,韧性优于可锻铸铁,同时还能保持灰铸铁的一系列优点。而对于铁素体球铁一定要控制这些元素的含量,另外,由于稀土元素增加铁水的过冷倾向,生产铁素体铸件时,适宜选用稀土含量低的球化剂。但球墨铸铁熔铸时所使用的球化剂能增加焊缝产生“白口”和淬硬组织的倾向,使焊缝及热影响区(尤其是熔合区)诱发裂纹。球墨铸铁的焊接性要比灰铸铁更差所以,很多地区普遍使用的球化剂是硅铁稀土镁合金,国外大都采用镁系球化剂(纯镁和镁合金),少数国家则采用钙系球化剂。
不同铸造工艺条件对球化剂的效果有一定影响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:
浇注温度:浇注温度过高会导致球化剂挥发过快,影响球化效果;而浇注温度过低则不利于球化剂的分解和元素的吸收,也会影响球化效果。因此,需要根据铸件材质、工艺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浇注温度。
浇注速度:浇注速度过快会导致球化剂来不及均匀分散,影响球化效果;而浇注速度过慢则会导致球化剂挥发过多,也会影响球化效果。因此,需要根据铸件材质、工艺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浇注速度。
不同铸造工艺条件对球化剂的效果有一定影响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:
铁液纯净度:铁液中的杂质元素如硫、氧等会与球化剂发生反应,影响球化效果。因此,需要保证铁液的纯净度,以获得更好的球化效果。
球化剂用量:球化剂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球化效果的好坏。过量使用球化剂会导致球化剂残渣增多、铸件质量下降等问题;而球化剂用量不足则会导致球化效果不明显,也会影响铸件质量。因此,需要选择合适的球化剂用量。
不同铸造工艺条件对球化剂的效果有一定影响。在选择和使用球化剂时,需要考虑多种因素,包括浇注温度、浇注速度、浇口设计、合金成分、铁液纯净度和球化剂用量等,以确保获得球化效果和铸件质量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铸造用球化剂厂家的昌旭耐材于2025/4/23 12:15:54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anyang.mf1288.com/cxncyxgs-2857370551.html